新闻
县区动态
慈善基金
慈善项目
信息公开
关于我们
慈善公益报刊发朱民阳会长文章:《靶向聚焦增强项目准度 创新机制提升帮扶质效》

2024-07-15 11:02:20

1525 (3).jpg


标题2.jpg

慈善有功德,“功效”在项目。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慈善总会紧紧抓住慈善帮扶项目这个关键,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聚焦扶弱济困重点,全员性参与、全方位推进、全链条管理,精心策划、精准实施慈善项目,推进慈善项目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实现社会资源和精准帮扶有效衔接,打造了一批具有无锡鲜明地方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慈善品牌项目。2021年以来,无锡全市共实施慈善项目1566个,投入资金10.68亿元,受益困难群众达148.31万人次。其中,无锡市慈善总会实施项目170个,投入资金1.8亿元,受益群众达31.8万人次,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贡献了慈善力量。

一、全员性参与,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近年来,无锡市慈善总会坚持慈善供需精准对接,以项目牵引带动募捐,把宣传和项目当作发展慈善事业的两翼,积极发挥枢纽型慈善组织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扩大项目实施的“合伙人”“朋友圈”,打造全市域共同参与项目的慈善生态。

一是以合作为纽带,强化工作联动。在内实行人人承担项目、人人参与项目的工作机制,对外主动对接,加强与中华慈善总会、江苏省慈善总会以及市(县)区慈善会之间的纵向联动,共同推进中华慈善总会“慈善药品援助”项目、江苏省慈善总会“牵手夕阳——高龄独居老年人安全守护”“苏慈助医——低保对象补充医疗救助”“慈善光伏照万家”乡村助困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与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慈善需求。目前已与17个党委、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建立了横向合作机制,定期沟通会商,联动推进,联合实施42个慈善项目。如联合无锡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策划实施“心手相连·锡沪慈善双诊行”活动,开展以健康知识科普、市内专家慈善义诊救治、上海等外地专家慈善会诊救治为主要内容的19个项目,让无锡市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联合无锡市民政局发起“关爱在身边,夏日送清凉”和“关爱在身边、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为困难家庭发放一次性水电费补贴;联合无锡市妇联打造“苔花向阳”品牌项目,加强对困难单亲母亲、散居孤儿、孤独症儿童、受家暴妇女儿童、“四失”女性等进行关爱帮扶;联合无锡市委老干部局实施“锡阳正红”助老项目,为抗美援朝老战士困难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等;联合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规模2000万元的“崇军关爱基金慈善信托”,关爱帮扶困难退役军人等。

二是以项目为牵引,强化赋能互动。突出互通互融,筹款模式与定向项目同步策划,捐赠签约与项目实施同时进行。围绕家风传承、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企业非财务收入社会影响力投资,实现项目与募捐相互赋能,激发社会各界特别是高净值人群和爱心企业参与慈善的热情。引导一家高科技公司出资1亿元购买专属慈善理财产品,捐赠部分理财收益设立慈善基金,对标ESG评价体系,为企业量身定制助力卫生健康事业、生态保护、关爱妇女儿童、乡村振兴等公益慈善项目。该公司因此获得“2023 年上市公司 ESG 优秀实践案例奖”和“2023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五星金奖”,为更多企业参与慈善事业起到示范榜样作用。设立规模100万元的全国首个以碳普惠绿色发展为核心的“无锡碳普惠绿色发展公益慈善信托”,用于支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公益项目。鼓励爱心企业家蒋云南以家风传承为主旨,出资1000万元购买慈善理财产品,理财收益全部捐赠注入冠名爱心慈善基金和设立家族财富信托,用于开展慈善公益项目。这些创新模式既提升了捐赠人的善行积极性和获得感,又为慈善项目资金注入了“源头活水”。目前,无锡全市仅慈善信托就已成功设立16单,规模突破1.2亿元,资助项目除传统帮扶内容外,还涵盖生态环保、知识产权等创新领域。

三是以宣传为动能,强化多维驱动。突出扬善促善,运用各种载体、手段、场景,不断增强慈善宣传感化人的浓度、厚度、广度,以宣传开道,以宣传增势,在广泛宣传中扩大项目影响,在项目实施中优化宣传内容。开发建设全市域一体化“无锡善捐”网络平台,策划上线网捐项目,增强慈善项目的传播力感召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拓展项目资金募集渠道。先后举办无锡慈善晚会暨第一届“无锡慈善奖”颁奖典礼、“阳光下的善行”首届无锡慈善致敬典礼和无锡慈善嘉年华等活动,建设无锡慈善博物馆,挂牌成立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无锡)研修基地,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激发、凝聚全社会支持慈善项目、推进慈善项目、落实慈善项目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合力。 

二、全方位推进,构建扩面增效实施机制

无锡市慈善总会坚持以“项目质量取决于精准度、颗粒度”“慈善帮扶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等理念为引领,着眼政策暂时没有覆盖,或虽然覆盖了但尚未切实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以更加精准的项目落点,彰显慈善辅助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政策盲区的独特功效。

一是精准实施帮扶型项目。聚焦特殊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困难群体,把解决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急中之急作为重点,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准实施帮扶项目。元旦春节“送温暖、献爱心”项目是实施了26年的传统品牌项目,从2022年开始,针对患恶性肿瘤、尿毒症、重度慢性病等患重病支出型困难家庭,不断提高帮扶标准,进一步提高帮扶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低保人群实施“慈助低保对象住院医疗服务项目”,为他们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提供免费住院医疗资助,被列为无锡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锡山区通过设立规模4.5亿元的“特困帮扶基金会”,实施“支出型深度困难救助”项目,围绕生活、医疗、学业、就业及精神援助等五个方面,累计帮扶困难群众19977户次,支出帮扶金1.25亿元,单户最高帮扶金额达20万元。

二是积极探索发展型项目。针对困难群众生存型救助和发展型帮扶需求同时存在的现实情况,围绕技术培训、智力支援、产业帮扶等,策划实施一系列“造血”型慈善项目。以家门口就业、特校毕业生就业赋能、电商筑梦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筑梦护航”和“幸福到家”残疾人就业帮扶系列项目。在梁溪区试点打造21辆“慈善助残幸福快车”,为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提供“家门口”就业,既改善了他们的就业条件,又美化了市容环境,更提高了残疾人的收入,项目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设立“暖蜂行动慈善公益基金”,实施快递员群体提升学历和专业技能、关爱帮扶项目。目前,无锡全市已有47名快递员获得“求学圆梦助学金”,参加学历提升继续教育。 

三是大力拓展公益型项目。顺应现代公益慈善发展要求,在做好扶弱济困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和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社区治理等社会公共事业的现代公益慈善项目,推进慈善帮扶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慈善拓展延伸。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为对口帮扶的新疆、青海、河南三门峡等地开展儿童先心病筛查与就诊帮扶、百名乡村医生技能培训、乡村教师赋能培训、养老设施改善等项目。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和增强青少年长江环境保护意识的“自然笔记”活动等项目。在助力社区治理方面,围绕“一社区一特色”,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建设和“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项目,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为打造“五社联动”基层治理的“无锡模式”贡献慈善力量。

三、全链条管理,构建专业高效运行机制

无锡市慈善总会坚持以困难群众需求得到精准而有效的解决、切实增强受助对象自我“造血”能力等理念为引领,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项目规范化、科学化和品牌化建设,不断筑牢慈善组织发展之基。

一是推进制度管理规范化。慈善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立项、启动、执行、监测、风险管理、档案管理、质效评估等各个环节建章立制,先后制订出台《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评估管理办法》等,建立了要素齐全、流程清晰、职责明确的一整套项目管理制度,促进形成结合实际征集项目、协调联动甄选项目、全程监控实施项目、效能优先评估项目的工作机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推进流程管控科学化。对项目进行全过程有效管理和风险控制,做到立项有论证、有程序,实施有方案、有落实,监督有措施、有留痕,总结有成绩、有反思。建立项目跟踪监督机制,对项目团队、项目进度、项目费用、项目风险、项目质量进行全面把控,采取抽查、走访、调研等形式及时跟踪了解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邀请相关方参与执行并监督,自觉接受捐赠方监督和审计部门年度审计监督,有效提升项目运行质效。

三是推进质效评估专业化。聘请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天业公证会计师事务所、无锡江南公证处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做好项目从立项、实施中期和结项后的各环节法律风险评估和质量效果评估。项目立项时,着重评估项目的投向和靶向,确保项目投得合法、投得其所、投得有效;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对执行情况、风险预估、帮扶措施和资金使用等分析研判;项目结项后,对项目实施效果、可持续性、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估,确保项目规范精准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