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县区动态
慈善基金
慈善项目
信息公开
关于我们
《至爱》杂志刊发朱民阳会长文章:《 以“阳光下的善行”绘就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4-07-22 16:05:25

图片 1 - 副本.jpg


图片2.jpg


无锡市慈善总会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围绕打造“阳光下的善行”这一城市慈善品牌,以理念创新为引领,探索模式创新,实施举措创新,实现成果出新,推动慈善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以“融入”为立足点,履行慈善事业新使命

推进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要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

一是坚持慈心为民价值追求不偏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政府政策暂时没有覆盖,或虽然覆盖了但尚未得到切实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聚焦解决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急中之急,实现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保障制度的功能互补。

二是坚持融入发展大局定位不偏移。要遵循共享原则,积极引导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参与社会财富的流动和分配,促进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微观均衡流动,有效辅助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政策盲区,成为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力补充。

三是坚持政治引领把准方向不偏移。要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慈善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引领慈善事业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二、以“创新”为牵引点,拓宽慈善募集新渠道

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力源于创新,我们秉持捐赠人和受捐人双方都有获得感;对捐赠人“店小二”式服务,对受助人“感恩”式给予;做慈善既要“参天大树”,也要“满园春色”等八大理念,以创新破解难题增强活力,以创新开辟路径拓展空间。

一是引导企业发展与公益慈善相互赋能。着力探索“慈善+基金”“慈善+信托”“慈善+财富管理”“慈善+网络”“慈善+产业”“慈善+社会组织”“慈善+公共服务”“慈善+现场捐”等八种慈善捐赠新模式,重点推进“慈善+金融”跨界融合,围绕家风传承、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评价、企业非财务收入社会影响力投资等,培育慈善捐赠新增长点。对标ESG评价体系,推动一家上市科技公司出资1亿元购买专属慈善理财产品,创设首个“慈善+财富管理”和“慈善+信托”融合模式。积极探索实践不动产、股权、专利许可、著作权使用许可等非货币财产信托,设立全国首个以专利许可、著作权使用许可为委托财产的“东方云峰知识产权慈善信托”等。

二是推动网络技术与慈善业态相互赋能。开发建设江苏省内首个以城市为单位的集机构入驻、项目发布、网络募捐、信息披露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公益慈善管理平台—“无锡善捐”,实现品牌项目打造和项目筹款相结合,日常募捐和专场活动相结合,线下募集和线上募集相结合。

三是促进社会力量与慈善组织相互赋能。加强与地区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协作联动,引导市物业管理协会会员企业怡庭物业公司捐赠500万元,设立“怡庭悦老慈善基金”,设立“徽州商会慈善爱心基金”,打造“慈善+行业组织”捐赠新模式,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

三、以“质效”为发力点,彰显慈善帮扶新成效

慈善救助帮扶的质量与效果,体现在准度,要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精准实施救助项目,精准评估救助效果。我们秉持项目化操作、品牌化运行理念;提升慈善帮扶精准度、颗粒度,坚持扩面与落点、数量与质量、过程与结果统筹谋划,有机统一,提升人民群众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幸福感。

一是注重“雪中送炭”靶向帮扶。聚焦特殊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弱势群体,把慈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元旦春节“送温暖、献爱心”项目是实施了26年的传统品牌项目,针对患恶性肿瘤、尿毒症、重度慢性病等患重病支出型困难家庭,不断提高救助标准。积极推广锡山区“支出型深度贫困救助”项目,设立规模4.5亿元的“特困帮扶基金会”,围绕生活、医疗、学业、就业及精神援助等五个方面,单户救助最高金额达到20万元。

二是注重“自我造血”提升效能。针对困难群众生存型救助和发展型救助需求同时存在的现实情况,促进慈善帮扶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着力打造“筑梦护航”和“幸福到家”残障人士就业帮扶系列项目。先行在梁溪区试点打造了21辆“慈善助残幸福快车”,使有一技之长的残障人士能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培训赋能和电商直播设备资助,助力残障人士在电商平台创业。设立“暖蜂行动慈善公益基金”,开展快递员群体提升学历和专业技能、关爱帮扶项目。

三是注重“共同利益”拓展领域。加快培育和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社区治理等社会公共事业的现代公益慈善项目,开展为对口帮扶地区儿童进行先心病筛查与就诊救助、百名乡村医生技能培训、乡村教师赋能培训、乡村医疗和养老设施改善等项目;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和增强青少年长江环境保护意识的“自然笔记”系列活动;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建设和“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等项目,为打造“五社联动”基层治理的“无锡模式”贡献慈善力量。

四、以“规范”为落脚点,构建转型发展新支撑

我们秉持行善因依法而更有力、行善因透明而更温暖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筑牢底线思维,健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工作制度和公开公正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慈善公信力。

一是推进一体化建设。围绕打造成枢纽型慈善组织目标,组建无锡市慈善联合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和市(县)区工作协同机制,加快完善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慈善工作组织网络体系,推动慈善组织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和社区慈善基金的设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慈善工作格局。

二是推进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借助专业力量健全法律保障体系,聘请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江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无锡市公证协会担任总会常年法律和财务顾问,提供综合公证和定制公证的公益法律服务,不断完善监督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阳光。

三是推进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队伍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公开等制度规定,推进慈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固化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切实加强项目评估管理,建立从项目策划、立项、签约、实施到结项的跟踪评估和闭环管理工作制度。

五、以“扬善”为切入点 ,引领向上向善新风尚

 我们秉持慈善宣传和慈善项目是发展慈善事业的两翼,扬善与行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理念,在弘扬优良道德风尚上发挥慈善引领作用,推动乐善好施的善行义举升华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

一是打造理论研究新阵地。紧扣推进无锡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主题,充分利用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无锡)基地、无锡慈善文化研究院等平台,开展理论研究,深入挖掘无锡特有的慈善文化遗产,弘扬既延续传统慈善思想,又契合新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现代慈善理念。

二是构建宣传教育新基地。建成启用集慈善文化研究、慈善政策宣讲、慈善人才教育培养、慈善领域交流和学习、慈善捐赠平台为一体的无锡慈善大讲堂,内设慈善讲堂、慈善书屋、慈善荣誉馆、慈善捐赠场景等,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常态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三是拓展扬善促善新载体。举办无锡慈善晚会暨第一届“无锡慈善奖”颁奖典礼、无锡慈善年度致敬典礼、慈善嘉年华等活动,营造浓厚慈善氛围。按照标准化、统一化、网络化要求,对全市慈善捐赠场景进行整体规划,强化慈善CI视觉识别,让慈善更多融入百姓生活。组建成立无锡慈善志愿者总队及公益法律、心理咨询、应急救援、乐老助老、医疗护理等27支慈善志愿服务分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