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10:26:04
慈善项目作为实施救助帮扶的主要抓手,是开展慈善工作、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因素。只有把慈善项目这个关键扭住抓好,才能以慈善项目推动慈善工作更加有为融入发展大局、更加有的实施救助帮扶、更加有序开展合作联动、更加有力推进探索创新、更加有效健全制度机制。在近日召开的全市慈善项目工作交流会上,各市(县)区慈善(总)会、基金会,市残联、灵山慈善基金会等分别作了做好慈善项目工作的交流发言。我们分10期推出系列文章,分享他们开展慈善项目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市项目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促进无锡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困难群体 实施深度帮扶
锡山区慈善会
锡山区慈善会在救助工作中发现,在现有综合救助体系覆盖下,仍有部分特殊困难家庭,由于家庭成员身患重大疾病、严重慢性病或遭遇突发灾害(灾难)、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家庭无力承担医疗、教育、护理等大额支出,且获得的各类救助仍不能保障该家庭基本生活需求,无法依靠自救摆脱困境。为此,自2010年起锡山区在原有收入型、保障型救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多元救助帮扶机制,从生活、医疗、学业等不同纬度靶向发力、精准帮扶,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在第六届“江苏慈善奖”评选中,该项目荣获“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一、规范制度,保障资金,确保帮扶机制见实效
为确保锡山区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救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锡山区委、锡山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正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与深度贫困家庭结对帮困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深度贫困家庭子女(孤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最弱势群体帮扶工作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度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帮扶的操作办法》《深度贫困家庭学生学业补贴办法》等文件,从最弱势群体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着手,不断深化制度设计、落实组织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为确保救助工作规范化运作、长效化管理,确保资金长期有保障,2014年4月,成立了“锡山区特困帮扶基金会”,采取政府出资为主、社会捐赠为补充的方式,募集原始基金4.48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捐赠4亿元,企业捐赠0.48亿元),每年的增值资金作为开展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救助工作的资金。
二、量化评估,规范操作,确保救助公平公正
在救助对象的认定和救助额度的确定中,明确以家庭支出作为主要考量内容,设计了《锡山区困难家庭救助需求评估表》。对确定的四大类家庭:低保等7类特困家庭、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当年医疗费用负担超过家庭年人均收入1.5倍的其他生活特困人员家庭,分别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需求评估表,从“医疗”“教育”“护理”“综合困难”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将救助额度与困难程度相挂钩,其中医疗一栏,根据四类家庭承担风险能力不同,分别按自付部分的100%、80%、60%、50%进行救助。
在规范程序上,严格做到两次公示,即村(居)委会民主评议后上报名单的初步公示和区基金会审核后确定救助对象名单的再次公示,让群众直接参与监督,确保救助工作公开、公平、透明。
在资金发放上,将部分深度贫困家庭与区正科级领导、镇(街道)党员干部结对挂钩,通过走访入户的方式发放资金,其余家庭实行打卡发放。每年春节、暑期各评估发放一次,确保救助时效不间断。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基金会通过电话询问、上门抽查方式确保资金发放到位。所有深度贫困家庭的评定工作均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应救尽救。
三、多重帮扶,专业援助,确保发挥综合效应
在对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开展生活、医疗救助基础上,锡山区还整合部门资源,在教育帮扶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套餐式”救助帮扶模式。在生活帮扶方面突出保障家庭刚性支出和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在医疗帮扶方面,突出保障家庭大病成员基本医疗需求;在学业补贴方面,对所有救助家庭学龄段学生,从幼儿园入园到大学毕业费用全额救助,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融入社会、实现家庭脱贫提供保障。这些务实举措,较好解决或缓解了锡山区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温暖,从而走出生活困境,重燃希望之光。
2010年至今,锡山区特困帮扶基金会累计发放资金达1.42亿元。其中为8877户次的深度贫困家庭发放救助金1.15亿元;为2548人次的深度贫困家庭学生(含孤儿)发放学业补贴1413.11万元;为4414人次的低保大学生、孤儿、困境儿童发放春节慰问金1372.8万元。单户最高救助额由2010年的3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27.36万元。
下阶段,锡山区将进一步加大救助帮扶力度,继续完善救助机制,规范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标准,让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