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20:26:22
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4月13日,“慈心守护·救在身边”中西医结合急救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仪式举行。该项目由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与经开区慈善总会联合发起,以“医学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培训、家庭中医应急方法推广、急救设备捐赠配置”为主要内容,将专业急救资源和培训下沉到社区,逐步在全市各个社区推广实施。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会长朱民阳、常务副会长蔡大钢,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沈臣,经开区慈善总会会长许年平等出席。
仪式现场,一个浅绿色的智能急救柜吸引不少人的目光。打开柜门,里面装着AED(除颤仪)、应急包、急救包、轮椅、担架等设备。AED是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使用的“救命神器”,也是智能急救柜中最主要的设备。据了解,这个智能急救柜搭载智能管理系统,可24小时全天候在线。当遇到突发急救事件时,社区居民可以快速取用AED、急救包等设备,使用后24小时内归还并登记使用情况。
这个项目不仅有先进的急救设备,还有中西医结合的急救培训,更有温暖的志愿服务行动。当天,家庭中医应急方法、医学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三场知识培训分别在经开区尚贤社区、太湖国际社区、瑞兴家园社区开讲,为社区居民带了一场场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普及。当家人或身边的人出现晕厥、昏迷等异常情况时,我们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黄金4分钟”内还能做些什么,还可以采取哪些中医应急方法?培训工作人员结合案例,用通俗易懂的生动语言向社区居民讲解方法。“很实用,我们学习到这些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就知道该怎么办了。”经开区尚贤社区居民王晓静说。
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他们的健康安全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慈心守护·救在身边”中西医结合急救能力提升项目聚焦解决居民“不敢救、不会救”的难题,普及中西医结合急救知识与技能;整合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公益慈善资源,构建“五社联动”工作体系;探索中西医结合、设备与培训并重的长效急救体系等,不仅让急救设备进社区“救在身边”,更让设备与中西医培训结合“双管齐下”,通过建立体系化机制“长效护航”,提升应急救援成功率。
令人更暖心的是,这个项目的实施汇聚了社区、志愿者、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此次项目的设备及培训资金均来自江苏无锡朝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爱心捐赠。“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一定要让急救资源像‘菜篮子’一样触手可及,让‘救在身边’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社区生活的常态。”江苏无锡朝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浩渊表示。
目前,该项目在经开区太湖国际社区、尚贤社区、瑞星家园社区先行试点,慈善急救系统设备已到位。下阶段,无锡市胸痛专科联盟、无锡市急救协会、江阴市中医药学会,将为这三个社区的400名志愿者提供系统化急救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将以项目为牵引,引导带动更多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捐款支持开展项目,有效强化市、区、街道和社区联动,融合线上与线下资源,打造具有“无锡特色”的慈善品牌项目。
朱民阳指出,“慈心守护·救在身边”中西医结合急救能力提升项目填补了从患者家属呼救到120救护车到来这段时间的应急救援空白,要以项目为牵引,形成志愿者、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工作站“三位一体”的项目实施体系。
朱民阳要求,按照“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道推进、社区实施”四级慈善组织联动的原则,精心实施好“慈心守护·救在身边”中西医结合急救能力提升项目。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牵头抓总,策划设计好项目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类社会急救资源有序逐次铺开,定期督导评估,加大宣传力度,统筹线下、线上资源募集资金支持;区慈善总会要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制定工作机制,全面负责项目的管理与实施;街道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和推进,会同各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对社区急救志愿者开展技能培训;社区要全面落实项目的各项内容,实现“一社区一方案”,让急救方案“从纸面落到地面”。
无锡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经开区太湖街道、爱心企业江苏无锡朝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急救协会、无锡市胸痛联盟以及经开区太湖国际社区、尚贤社区、瑞星家园社区等相关领导和社区急救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参加。